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两个孩子王不知去向 (第3/3页)
上只剩拱棚支架;有的渔船上网具、炊具全部没有了,舱内空空如洗,船上仅存一根渔篙、两把桨叶;有的渔船上堆着一团裹满枯枝败叶的渔网;渔民们都在斥骂中秋节这场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这时,先来的,和刚到的相互打着招呼。 “海南你没有淹死呀!” “龙王不要我。” “我还以为世宏喂王八了呢!” “我个子小,它吃不饱。” “柴火佬也还活着呀!” “我本来不想活了。阎王爷说我个子小,饭量小,活下去不会给集体添负担。就打发我回来了。” 渔人们嘻嘻哈哈,码头上好不热闹。 又有网船、流钩船、鸬鹚船、麻罩船从四面八方驶拢鲤鱼嘴码头,几船鸬鹚闪闪地拍打翅膀,嘎嘎地高声鸣叫,淹没了渔人们相互打招呼的声音。 黄春江站在码头高处,一双眼睛不停地在船群中扫来扫去。 渔船以两株大柳树为中心,向东西两侧排开,鸬鹚队、丝网队、流钩队,三个生产队的渔船集中排在一起,船队有七八百米长。他心里装着一份春柳湖渔民的名单,暗暗逐船清点,看看哪些船没有到,哪些人没有到。哑巴在他背脊上睡着了,他不时地托一把哑巴的屁股,顾不上给她更多的照料。 突然,他对着船队中喊道:“历抗美、旷援朝夫妇的丝网船回来了吗?” 一个中等个子的标致青年从船队最尾上的一条渔船上举起双手回答:“黄书记!俺两口子回来了。” 黄春江继续清点,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堂客不在船队里。他问:“有人看到秋华了吗?” 问话间,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双手驾着一条网船从沅水洪道上过来了,她身边坐着一个小姑娘,两只小手敏捷地清理渔网。她朝黄春江大声回应道: “春江我在这里!没想到你这个时候回来哒!” 已经靠岸的渔人们都向她打招呼。她就是梅秋华,黄春江的堂客,清理渔网的是她的大女儿全胜莲。她驾着的渔船破旧,漏水,被洪水冲翻,漂过了徐家坝,漂到了围堤湖,被一株柳树挡住,她母女俩才得以死里逃生。等到洪峰过去,她母女俩才从杨柳林里找到夹在两棵大柳树之间的渔船。所以她母女回来得比别人晚。 黄春江松了一口气地说:“你和女儿平安回来就好。” 他又对梅秋华说:“我又给你带回了一个女儿。这场洪水吞蚀了她的恩娘,她已经无家可归了。” 李义才、雷大姐老两口说:“春江、秋华,你两口子带四个儿女,加上哑巴就是五个,负担太重了。俺两个老家伙手边没儿没女,哑巴就让我俩抚养吧!” 梅秋华说:“你们两老口年纪大了,再说抗美、援朝的儿女经常要你们照看。哑巴她爹爹得血吸虫病死了,她恩娘又被大水淹死了,她自己又因病得不到及时诊治成了哑巴。这孩子的命太苦了。春江是党里头的人,春江不管,太说不过去了。从今往后,哑巴就是春江和我的女儿,按出生年月计算下来,在胜莲、伟健、芬芳、水兵这几个孩子当中,她排在第四,就给她取名亚清。我这里对乡亲们有个请求,从今以后都叫她黄亚清,再也不要称她哑巴了。” 梅秋华从黄春江手中接过哑巴,亲了又亲,嘴里连声说:“苦命的孩子。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亲娘。” 众人无不感动。 黄春江吩咐民兵营长胥大海再把全大队的船数和人数仔细清点一下,特别是对少年儿童要反复清点。 胥大海清点来清点去,没有看到黄春江、梅秋华的儿子黄伟健,全正才、武香梅的儿子全胜旺。他想这两个小家伙是春柳湖的孩子王,都有一身好水性,应该不会被大浪卷走。他如实报告: “春江哥!不晓得伟健和胜旺到哪里去了?” 黄春江一听暗暗着急,表面却强装镇定。他问:“秋华!健儿是不是到沧港镇上学去了?” 梅秋华回答:“今天中秋节放假,没有去上学呀!所有上学的孩子,无论是上沧港镇小学初小的,还是上沧港公社高小的都是统一放节假,在家过中秋节,没有去上学呀!” 黄春江又对着全正才、武香梅网船上问道:“你家里胜旺呢?你们晓不晓得他的去向?” 全正才回答:“我这就清点一下。” 他数了数中舱里的几个儿子,胜兴、胜发、胜达都在,就少了二儿子胜旺。他对黄春江说: “胜旺的确没有回来。他平时只要在春柳湖,总是跟你家伟健不脱腿的呀!” 黄、全两家大人和所有渔民都为伟健、胜旺的生命安全担心。 胥大海瞪大眼睛说:“光是着急没有用。两个孩子王不知去向,这等于挖走了春柳湖的心肝。大家赶快分头去找。一定要把这两个孩子王找回来。” 就在这时,渔人们突然听见西侧的那株古老的柳树上响起沙沙的声音,双双眼睛都朝上看去,无不吓出一身冷汗,响起一阵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