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湖上_第一节桠叉堤吸引警车停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桠叉堤吸引警车停下 (第2/2页)

铁甲布阵。柳绕湖水,湖水映柳,吸引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不知是屈原,还是李白,或是杜甫、刘禹锡,赋予此地春柳湖的美称。春柳湖之美,乃西洞庭湖独有,西洞庭湖独有,亦即天下独有。
  我家在沅水上游的古埠重镇老渡口,位于碧莲河与沧浪二水之间的一片平原上,距春柳湖20余里。我每从家中上龙寿县第二中学就读,在远纳桥登上沅南大堤,从沧港镇、桠叉堤一路走来,边走边领略春柳湖的美景,过东洲,走徐家坝,行至花木兰,就到了位于龙寿县城东北角,与马家铺相距五六里的镇龙塔。我的教室,我的宿舍,我的食堂,我的阅览室,我的校长,我的老师,我的同学,都在其中。
  每当课后饭余,我最乐意做的就是登上镇龙塔,观赏春柳湖,眺望老渡口。我熟悉春柳湖,如同熟悉我的手掌;我热爱春柳湖,如同热爱我的眼睛。所以当我入龙寿县第二中学初48班报到时,听说有来自春柳湖的同学于齐军,我马上主动递出一把采自碧莲河的莲蓬,自此我俩便很快成了全班皆知的一对好朋友、好兄弟。
  入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适逢周六,学校宣布放假3天。
  于齐军便利用假期,盛情邀请我上他家做客。
  我欣然应允。
  我俩来到桠叉堤面时,我驻足观望。平时回家也就匆匆路过,并未特别留意,如今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堤下一望无际的湖水中间,是于齐军家所在的春柳湖渔村,我要去做客的地方。我看见堤上往来东西的人们,很多都在“上七下八”两侧排满的商店、酒楼、茶馆里歇脚、喝茶、购物、住宿。特别是那一座挑出水上的柳来春茶馆生意兴隆。往返沅水的客轮、货轮,春柳湖上捕鱼捞虾的渔舟虾船,都会在桠叉堤下的半月形水湾里停靠,或上下旅客,或卸载货物,或出售水产。
  于齐军在寻找过河去春柳湖渔村的摆渡船。
  我乘机欣赏凭高可眺的滨湖美景。从巍巍金牛山顶上吹来的南风,拂过稻浪起伏的田野,扑进烟波浩渺的春柳湖,整个湖面上,波涛翻腾,水柱飞溅,涌浪滔天,如同大雪纷扬,白茫茫,雾蒙蒙一片。湖中鲤鱼滩、宝台山、扬旗嘴、赤岗、天鹅凼上的芦苇,互相推搡,发出“沙沙沙”的音响,伴和着风涛的吼声,宛如一曲高昂的交响乐章,响彻湖空,春柳湖显得气势磅礴。鹭鸟伸着长颈在滩地上觅食螺蚌,野鸭在芦苇丛里钻进钻出,氽鸡子在湖边捕捉小游鱼,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进芦苇荡又飞向杨柳林,矫健的鱼鹰展开刚劲的双翅,上下翻飞,一会儿直冲云霄,自由自在地翱翔,一会儿扑俯水面,嬉戏风浪,追逐着捕鱼捞虾的船只。
  春柳湖捕捞大队的渔民驾着一条条油光蜡亮的大小渔船,顶风斗浪,穿梭般地行驶湖面上。一条条米黄色的尼龙网,银白色的胶丝网,还有流钩、麻罩、卡子、划钩,等等,千网百业,撒下湖水里,筑起一道道水上长城,堵截水里来往的各种鱼儿。
  我简直看入了迷,竟然忘记了下堤乘摆渡船过沅水。
  这时,于齐军手卷喇叭状,朝着沅水对岸大声呼喊:“符师傅!请把渡船驾过来吧!俺要过河啰!”
  他呼喊了一遍又一遍,嗓子都喊得发哑了,然而久呼不应。他指着对岸抱怨道:“这个符金堂,就是个势利眼。驾条渡船,总是看人发货。对他有利的人,他就热心接送,对他无利的人,他总是爱理不理,明明听见有人喊过渡,却装着没听见。”
  我问:“符金堂是个什么人?”
  于齐军没好气地说:“什么人!一个大搞架子。以前在围堤湖看守湖场,勾搭上了俺春柳湖的侯春兰,两人结婚,成了倒插门。后来,他把侯春兰女儿的肚子搞大了,逼得那女儿走了绝路。因为侯春兰庇护他,逃脱了法律的惩处。”
  我说:“你们大队为什么把摆渡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了这种人?”
  于齐军不满地说:“还不是因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黄春江被他哄活了,错误地信任了他。”
  我说:“难道群众不反对?”
  于齐军说:“党支部决定了的事,群众反对有个屁用。就连像李沅发那样资历老,能力强的大队支委、副大队长提出不同意见,也不会被采纳。”
  我听了气愤地说:“来!我俩一起大声呼喊!一直喊到他符金堂答应为止!”
  接下来,春柳湖上回荡着我俩的呼喊声:
  “过河啰!过河啰!符金堂!俺要过河啰!”
  我和于齐军正在一起大声呼喊过渡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轰轰隆隆的声音,我以为是雷声在滚动,滨湖二八月的天,就像伢伢儿的脸,说变就变,本是阳光万里,突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此种现象如同家常便饭。
  我侧头向西,朝传来响声的武陵山方向望去,一轮太阳巍然矗立在蓝天底下,不像有暴风雨到来的征兆。但响声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近,那阵势吓得人毛骨悚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