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_第1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4节 (第2/2页)

  一、两百万的特效技术能够做到什么地步,电影爱好者们自己心里都知道。恐怕就给这个超级大的怪兽建一个模型就已经差不多了。
  他们也不可能要求一个免费的宣传片,特效有多美的完美。
  而且瑕不掩瑜,剧情和节奏真的太吸引他们了。
  最后人类好不容易战胜了“夕”后,真的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人类得以安家立业,科技飞速发展,每到春节便能一家团圆……
  “夕”或许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每个人都在感觉到“夕”背后所代表的东西。
  那是曾经笼罩在人类历史上的贫穷、疾病、饥饿、愚昧、天灾……
  这些都是怪兽所蕴含的寓意,而人类的战斗其实都是人类奋斗的历史。
  在消灭“夕”后,画面突然开始变得鲜明起来。
  那些人类曾经最为恐惧的存在,已经逐渐被人类击败。
  而“春节”、“过年”,就是人类对于自己最大的嘉奖。
  这个时候,《年》终于开始展示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压岁钱……
  西方观众也不再觉得这些华国传统无聊乏味,反而觉得它们充满了历史的魅力。
  同时,这一部分则完全是个人美学的艺术展现。
  同样是拍摄放鞭炮,鞭炮怎么爆炸、爆炸顺序、放在哪个位置、后面的背景是什么……
  想要排除好看的画面,都靠导演的功力。
  其实很多内容其实都已经是外国人看烂了的华国文化符号。
  但是因为秦砚之前所铺垫,让人亢奋不已的战斗剧情,再加上此秦砚完全符合中外共同审美的画面表现。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类似《地球要塞》那种让人兴奋的感觉,让整个宣传片的效果无限拔高。
  从最后的效果来说,《年》这支宣传片虽然在开头的时候有些出乎意料,但最后的时候又拉回了正轨之中,而且效果肯定也相当的不错。
  所有人看到这儿都觉得秦砚这一次的宣传片,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不是说《年》的效果不好,在华国春节将近的时候,发布这样一直宣传片,绝对有利于宣传华国文化。
  问题是《年》有些太正常了,正常到都不像是秦砚导演拍摄的电影作品了。
  毕竟秦砚的骚操作实在太多,而且前面几支宣传片又珠玉在前,让大家有一点意外。
  不过这只是宣传片而已,每一个人的审美、创作力都有一定极限。
  哪怕秦砚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与关注。
  只能说《年》这一支宣传片达到了及格线,比之前的《剑》和《食》,在惊艳程度上逊色不少。
  “《年》应该和《酒》一样,秦砚只负责导演吧。”
  播放演职人员表的时候,结果果然都和观众们猜测的一样。
  业内人士突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他们看到特效公司的时候,他们发现特效名单的确有光魔公司的参与。
  但是这一次光魔公司竟然放在了第二位,而第一个名字居然是名不见经传的“要塞”。
  其实也不能说名不见经传,毕竟他们的出境效率还是挺高的,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又和什么公司、什么学校有合作,开了多少次免费讲座,又和秦砚有什么样的合作……
  从声望上看,要塞特效隐隐约约是华国现在目前特效界的一把手。
  可除了几个天王的几只mv,要塞一直没有拿出任何让人信服的作品。
  而且mv的制作难度和电影制作难度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那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突然告诉所有人说这一次的宣传视频居然是由要塞特效公司负责制作,国内电影圈自然是又高兴又惊讶。
  国内的特效行业,就如同无根之木、孤苦无依,大家已经被国外大公司欺负太久了。
  现在陡然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所有人都会觉得亢奋。
  他们开始仔细研究起来《年》中的种种特效,他们终于发现自己刚才觉得特效的违和感到底来自于哪儿了?
  的确要塞公司制作的特效,在精细程度上还比不上西方的公司,他们没有那么多各种尖端设备,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士。
  但这并不是违和感的原因,而是因为“夕”的建模、画面的渲染、美术表达,都和西方特效公司有所不同。
  比如“夕”的形象实在太符合华国人的神话传说了。
  很快就有网友在网上发出了各种历史神话说中所记载的“夕”。
  “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
  “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的声音,故名年兽。”
  “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
  “所到之处,赤地千里、饥荒遍生。”
  《年》对“夕”的形象做了一定的改造,但依旧保留了绝大多数神话传说的描述。
  这完全符合华国人的审美、符合华国的传说!
  所有人都感觉到亢奋,难道这代表着说华国的特效公司就要完全站起来了吗?
  就在网上议论纷纷的时候,要塞特效以及怪味豆都公布了一些《年》制作的过程与趣事。
  其中秦砚导演再次强势出镜,毕竟他才是《年》的导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