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谪仙 第112节 (第3/4页)
我们不去,她正好名正言顺治我们一个欺君之罪,我们还是难逃一死。去是死,不去也是死,不如先下手为强,拨乱反正,匡复李室。” 李元嘉很快被说服,是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女皇连自己的儿子都能下狠手,怎么容得下他们这些?宗亲王爷?他们不杀她,她就会?杀他们,既然如此,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但李元嘉毕竟活得久,处事?谨慎。他没有立刻举事?,而?是假借生病的名义联络其余诸王,让他们在封地同时起兵,彼此照应,直趋洛阳。同时,李元嘉为了师出有名,还假造了一封李怀的书信,授命他们去东都营救皇帝。 做完这一切后,李元嘉自觉再无?遗漏,约定众人举兵的书信也次第送走。但造反并不是说说话而?已,李元嘉之前从未有过二心,手下无?兵无马无粮,外界又太平盛世四海升平,莫说手下的士兵,就连李元嘉自己也不想打仗。 他筹备了几天,突然觉得害怕。武照手段有多狠他最清楚不过,万一失败,岂不是连累全家? 李元嘉惴惴不安,动手的日子一拖再拖。这时候,遥远的博州,琅琊王李冲以为众人会按时起兵,他迫不及待,率先打响反武复唐的头阵。 八百里军报紧急传回洛阳,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率众造反,欲渡过黄河,直取济州。 作者有话要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唐律疏议》 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唐律疏议》 第125章 谋反 李冲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后, 女皇大怒,立刻派左金吾卫大将军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前去征讨叛军。外面风声鹤唳, 洛阳内也人心惶惶。 皇城里到处都在?谈论?琅琊王叛乱一事,所有人都嗅到山雨欲来的气?息。 公主府内, 李朝歌坐在?书房, 一待就是?许久。侍女见她眉头紧锁,试探地问:“公主, 琅琊王造反的队伍会攻入京师吗?” 就凭他们?李朝歌轻轻摇头:“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侍女明显长松了口气?,她见李朝歌还是?一脸凝重的样子,问:“公主, 既然琅琊王不会威胁到东都,那?您还担心什?么?朝廷的征讨大军已经出发了, 想来再过几个?月,叛乱就平息了,我们能继续过安稳日子了。” 李朝歌不语, 她心里不知?讽刺还是?苦笑, 哪用?得着几个?月呢。那?群乌合之众,用?不了几天, 他们自己就会乱成一团。 李朝歌真正担心的, 并不是?外面的叛乱。 外面传来响动,顾明恪回?来了。侍女站起身行?礼, 最开始几天她们还很害怕顾明恪,毕竟顾明恪不说话的样子实在?太?高冷了,但是?现在?,侍女们发现顾明恪虽然冷淡, 却并不会迁怒旁人,更不会胡乱发脾气?,侍女们胆子越来越大,渐渐也敢和顾明恪开一些玩笑。 侍女们笑道:“驸马回?来了,难得公主早回?来一天,驸马却在?大理寺加值。明明在?一个?府里,公主和驸马却见不着几面,再这样下去,您两位都要宿在?官衙了。” 李朝歌和顾明恪都是?加班狂人,官府夏日申时退朝,李朝歌和顾明恪却往往要在?衙署里待到快宵禁,然后踩着点回?来。皇城里好些好事的,甚至传言李朝歌和顾明恪婚后感情不顺,驸马宁愿在?官衙里待着都不愿意回?家。 李朝歌对这种谣言向来嗤之以鼻。顾明恪换下朝服,穿了一身苍青色衣服,他出来后,见李朝歌待在?书房看卷宗,问:“越州那?个?案子,你看了吗?” 李朝歌问:“你是?说越州河流改道那?件事?” “对。”顾明恪坐下,说道,“苍江改道,下游许多河道干涸,因此挖出来好几具骸骨。申洲刺史?府的仵作认不出骨头,所以递交给大理寺破案。” 李朝歌点头,在?河底打捞起尸骨是?常有的事,怎么值得顾明恪专门问她?顾明恪见状,解释道:“河流有常,一般不会改道。我总觉得有问题,如果最近有越州一带的人报阴阳鬼怪等案,你留意一下。” 李朝歌点头,表示明白。大理寺破刑事案,镇妖司破鬼神?案,有时候下面的官员捣鬼,信息给的不齐全,就需要大理寺和镇妖司共享信息,甚至相互配合。最开始李朝歌十分抗拒和前世死对头共享情报,但是?顾明恪冷冰冰地给她陈列了合作共赢的好处和各自为政的劣处,李朝歌最终默许了。 不过不得不说,分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