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后我要盖座大观园_第一百零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第1/2页)

    ??第二天, 林泉和甲一他们在客栈用完早膳,才在老板毕恭毕敬的恭送下离开。

    ??林泉:总觉得这家老板服务态度有点忒好!

    ??坐在马车上, 林泉打了个哈欠, 拿起旁边的地图,在上面做着标记。

    ??他这次之所以拼着吃这么大的苦头,也要亲自坐马车走一趟, 除了要到各府买宅子做仓库,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测量具体的路程, 和以马车的速度每天能走到哪。

    ??这样, 才能在合适的地方设别院。

    ??也能绘制一张商路图, 供以后商队运货用。

    ??说起商队, 林泉想起启程之前又买的四百个壮汉, 也不知道教头在家训练的怎么样了。

    ??想到等物流一开, 他说不定还得亲自带他们走一趟,以规范行程,林泉顿时头大。

    ??唉, 到时又是一趟舟车劳顿!

    ??这古代的道路, 果然对出行太不友好了。

    ??“公子, 前面有坐县城!”外面突然传来甲一的声音。

    ??林泉精神一震, “去看看。”

    ??“是!”

    ??林泉有些开心, 这里据上个府城正好走了一日, 如果合适, 正好在这安置一座别院。

    ??林泉拿过地图,打算在上面标记上,结果在看到地图上县名时愣住了, 脱口而出:

    ??“我靠, 东平县!”

    ??说起这东平县,可能大部分人都表示没听过,可要说起另一个名字,那绝对是如雷贯耳。

    ??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

    ??东平县,就靠着水泊梁山。

    ??林泉扶额,这世界还没水浒传吧?

    ??可就算没水浒传,没宋江,没一百零八条好汉,湖泊自古也是水匪的出没处,那这个县城的治安,只怕也有待观望。

    ??林泉放下地图,决定还是进城看看吧!

    ??马车从官道驶入城门前,就被拦下。

    ??“车队进门,都要下来检查!”

    ??马车里,林泉坐直身子,掀开帘子,就看到几个守城门的兵在拦着,打算要上来检查。

    ??“公子?”甲一看向林泉。

    ??林泉点点头,“扶我下来。”

    ??林泉披上旁边的披风,从车上下来。

    ??其中一个守门官兵上去,仔细检查了一番,又看了看众人的身份文书,收了进城税,这才放林泉一行人进去。

    ??林泉重新坐回马车,突然觉得这个城治安可能也没他想的那么严重,起码城门这挺合格的。

    ??进了城,林泉就听到外面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林泉忍不住掀开车帘朝外看去,就见街道两旁,都是商铺,路上还有不少小摊贩,行人也多,整个街上简直有些摩肩接踵。

    ??想不到一个县城居然如此繁华,竟有些不输于府城。

    ??甲一护着林泉的马车,知道林泉身体不好,就先朝城中一个比较大的客栈走去,到了客栈,甲一又如同昨晚一样安排。

    ??不过这个客栈老板人家见多识广多了,不仅过来帮着忙前忙后,还十分周到的告诉他们这有独立的小厨房,可以自己做,只收点炭火。

    ??林泉也顺势问了老板,这里怎么这么繁华。

    ??谁知道老板反而更惊讶。

    ??“公子是外地来的吧,东平县乃运河之心,自然繁华了,岂是一般县城可比。 ”

    ??“运河之心?”林泉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于是,在老板的解释下,林泉终于知道运河之心是什么意思了,也明白东平县为什么这么繁华了。

    ??原来东平县乃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之处,东平县的码头,可以走黄河水道,又可以走运河水道,还可以走大汶河水道,这才有了运河之心的说话。

    ??而有了这三条可通天下的水道,东平县自然繁华了。

    ??“在下进城时,发现这城门的守卫很是严格,看来这东平的治安不错。”

    ??客栈老板笑着说:“这是当然,三河交汇之处何其重要,又事关运河水道,自然查的严些。不止如此,我们县连县令都是吏部亲派,县中亦有兵马驻守。”

    ??林泉听了,顿时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不到本来以为治安不好的东平县,居然出乎意料的好。

    ??林泉当即决定在这住下,考察一下当地的真实情况。

    ??……

    ??经过林泉几天的实际考察,林泉发现东平果然如客栈老板所说,因为地处三河交汇,又关乎运河水道,整个县城治安十分好,不但有驻军,甚至连县令,都是下放镀金的进士。

    ??并且据林泉所查,这位进士能来这,还是背后家族使力的缘故。

    ??因为县令都是朝中派人,所以整个县城无论治安还是秩序,都是极好的,而且因为县令是上面下来镀金的,也比较清廉。

    ??林泉当即决定,在这盘一座别院。

    ??不过等找别院时,林泉发现,也是因为这里是码头,来往的商人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